2500元學生津貼取消 掀教育界巨浪!議員質疑政府「棄保學童」
政府最新財政預算案中,建議取消中小學及幼稚園每名學生2500元的津貼,此舉旋即在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上掀起軒然大波,多名議員紛紛表達強烈關注,質疑政府漠視學童福祉。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會議上為此辯護,強調此舉並非針對特定家庭,而是基於財政考慮作出的「艱難抉擇」,涉及20億元款項,政府希望將資源投放於提升教育質素及更有針對性地援助有需要的學生。她更指出,該筆津貼原於2019年為應對經濟困境而推出,現時社會經濟環境已有所改變,因此需要重新評估其必要性。
然而,此說法隨即遭到多名議員的反駁。選委會界別議員陳凱欣指出,政府在2021年已將該項津貼「恆常化」,如今突然取消,令人難以接受。教育界議員朱國強則建議政府今年先將津貼減半,而非直接取消。九龍西議員梁文廣更透露,不少家長反映,希望政府待公共財政恢復充裕後,再考慮恢復發放津貼。
除了財政問題,議員們亦關注取消津貼對學生精神健康的潛在影響。有見近年學生輕生個案及精神健康問題有上升趨勢,議員們促請政府正視此問題。蔡若蓮回應指,當局會透過加強生命教育等不同途徑,全方位支援學生,但對於目前已有658間學校參與精神健康約章的成效,她則表示難以量化。
取消學生津貼的決定,無疑在社會投下震撼彈,教育界及家長團體皆密切關注事件發展,並憂慮此舉會加重家長負擔,並對學童福祉帶來負面影響。政府的決定,勢必將引發更廣泛的社會討論。